公司2014年收入1.21亿元,预计2015-2016年收入分别为1.71亿元、2.10亿元;公司2014年净利润为1,708万元,预计2015-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3,600万元、4,620万元。”
这吸引了我的注意,公司怎么那么有把握敢于这么写经营计划?并且,目前市值不到3.6亿,按照15年3600万利润,15年市盈率不到10倍!如果按照公司的逻辑,增长有产业升级,进口替代等增长趋势,那这定价也实在便宜。
我们新三板团队做了案头研究,并于7月第二周对其进行了调研,参观了公司,见到了公司总经理和董秘,也了解了公司的底气以及未来的发展思路。而我们去之前,就没有机构来过调研,也没有电话咨询这个经营计划的可行性。
定价、定价、定价!
新三板公司整体定价效率不高,主要是三个层面:
第一是是信息没有充分被吸收。不像A股,研究公告和年报需要比较深的功力,而现在新三板年报和公告里就有很多裸露在地面的黄金,而没有被人发现。
第二是是信息没有被充分理解。新三板市场有从众的风气,A股炒作互联网服务类的公司,新三板也如是,因此互联网服务的公司估值高的吓人,但是对于很多其他类型服务类公司,成长也很好,但是A股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公司,这样的公司估值就很低。特别是在800家服务类公司里,存在不少机会。
第三是是新三板研究员太稀缺,相比A股被研究员深挖研透的公司,三板公开有研究报告的公司太少。
根据有效市场假说,定价效率不高的市场机会大同时风险大。
沟通、沟通、沟通!
我发现,调研的时候,多少新三板公司对投资者非常热情,踏实做事,态度诚恳,比相当多尔虞我诈的A股公司强多了,还不会玩资本游戏。但是,很多新三板公司对自己公司的估值定位并不清晰,在股权设计上,在做市上,很多都没有想清楚,很多新三板公司还不懂资本市场。
这点从增发上看得出来。有些增发价定的特别低(连我都认为对于一家成长性公司来说,估值给定的太低了),有些增发则漫天要价,贵的吓人。有些则根本就不增发,有些一年增发好多次。有些超低价增发给做市商,导致做市商做市成本太低,上来做市商就会砸着卖赚价差。
好的公司居然不增发。比如,我看年报看到一家很好的挂牌新三板小公司,打电话过去就问增发不增发,人家董秘说根本不缺钱(你看我们账上,几千万现金呢),不增发,我心里就很郁闷,问不增发你挂啥牌?董秘说券商忽悠的呀,不过董秘安慰我说,券商忽悠以后会做市。我心里想,如果价格合适,也只能做市买了。
在股权设计上,在融资规划上,在估值定位上等众多问题上,还需要机构投资者和新三板公司互相沟通,帮助新三板公司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