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住建局城乡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,无锡的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建设起步较早。太湖新城的综合管廊建设在2008年就启动了,近年在太湖新城、锡东高铁商务区等地区,综合管廊建设的试点示范都在继续推进中。太湖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包括通风、排水、照明、自动化、电气设备等系统。到2011年已经完成了清源路、立德道、瑞景道和大通路地下总长26.2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,信成道(吴都路-源路路)约1.7公里综合管廊建设也随后完成将于本月底移交给太湖新城。另外,在锡东高铁商务区先锋路道路南侧的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下,也有一段约1.7公里的综合管廊。无锡的管廊建设完成之后,有沈阳等地的城建部门派人来考察学习。
记者跟随住建部门相关人员探访了立德道的地下管廊。行人如果不注意,是很难观察到这个地下工程的,它在地面有投料口,便于各类管线布设。管廊类似于城市的人防工程,人可以在其中行走,不同的是,这个地下空间里安置了许多设备,像立德道这段管廊是双舱设计,宽约2米,高度有2.5米,管线和设备需要检修施工进入廊道十分方便。
综合廊道:市政管线的“集装箱”
城市综合管廊其实是一个共同管沟,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,它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,将市政、电力、通讯、燃气、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。好处是,可以避免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的重复开挖,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、吊装口和监测系统,实施统一规划、统一设计、统一建设和管理。已建的太湖新城地下共同管沟设计使用寿命是50年。这50年里,这些路段的市政管线维修、管理、埋设,再不需要反复开挖、暴土扬灰啦。
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,还极大地方便了电力、通信、燃气、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。一些管廊工程兼具人防功能,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。
“集约化”解决了“管理难”
“市政管线种类多、管理难”,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就无锡来说,市政管线就有8大类、17种,这些管线没有一个综合统一的管理单位。在很多情况下,一些管线管理方在施工时会‘自作主张’。”
2011年无锡市对全市市政管线的情况做了一次普查,并出台了《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办法》。据了解,市住建局日前起草了《无锡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规定》,该规定在前“办法”的基础上对市政管线管理进行了细化和分类。“我们把管线工程分成了三类:一类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包括管径大于等于600毫米的城市供水、污水、雨水管线等,二类管线是一些弱电管线,三类管线是一些应急、零碎的管线工程,将不同类型的管线工程分类管理。”
“市政管线是城市的‘隐形护卫’,平时‘看不见’,却对城市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。城市综合管廊是能够将市政管线进行集中管理,管廊中都设有摄像头,控制中心可对管线进行监控。”
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工程选择从“一片空白”的新城区起始,“随着新城继续开发,综合管廊的利用率将逐渐提高”,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无锡如继续开展综合管廊建设,太湖新城、蠡湖新城等都具备建设条件。